[ad_1]
鉴于这些转变可能对其出口导向型和高度开放的经济体的发展产生影响,亚洲的政策制定者正确地关注全球供应链的潜在重组。 虽然关注全球和区域贸易体系供应方的潜在变化是有充分理由的,但需求方同样显着的变化也值得关注。 该博客提供了来自新兴亚洲内部的最终需求日益增长的作用的证据,并为该地区贸易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贸易一直是东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韩国和日本通过出口驱动的发展战略达到了高收入水平。 东亚新兴经济体如今占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的 17%。 这些东亚新兴经济体的平均贸易占 GDP 的比例为 105%,其跨境贸易所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份额高于拉丁美洲(73.2%)、南亚(61.4%)、和非洲 (73.0%)。 只有众所周知的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贸易集团欧盟成员国 (138.0%) 的贸易量更大。 随着新兴东亚在全球贸易中的崛起,区域内贸易——新兴东亚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在过去二十年中急剧扩大。 事实上,在过去十年中,区域内贸易的增长占新兴东亚出口增长总额的一半多一点,而对欧盟、日本和美国的出口约占 30%,这是一种模式因 COVID-19 危机而短暂中断。 2021年,区域内贸易约占该地区贸易总额的40%,为1990年以来的最高份额。
丁区域内贸易的河流 东方 亚洲正在转变
最初,东亚区域内贸易一体化的大部分是由快速增长的产业内贸易推动的,这反过来又反映了跨境全球价值链的扩展,以及该地区生产过程的垂直专业化和地理分散。 这导致亚洲新兴经济体之间的中间产品贸易急剧增加,而欧盟、日本和美国仍然是最终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 想想半导体和其他计算机零件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高工资经济体交易到低工资经济体进行最终组装,最初是马来西亚和中国,最近是越南,最终产品如电视机、电脑、和手机被运往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消费者。
全球需求的来源一直在转移。 区域内贸易不再主要反映生产模式的转变,而是日益受到最终产品出口需求来源变化的支撑。 随着收入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东亚新兴市场近年来的内需增长强劲,过去十年平均每年增长 6.4%,超过了同期 GDP 和贸易的平均增长。 中国现在不仅是该地区大多数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也是该地区最大的最终需求来源国,最近超过了美国和欧盟。 中国最终需求吸收的出口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1.6%攀升至2021年的5.4%。与此同时,东亚其他新兴经济体的最终需求也呈上升趋势,占 GDP 的比重从 2000 年的 3% 左右扩大到 2021 年的 3.5% 以上。虽然 2000 年亚洲新兴经济体创造的每 1 美元出口价值中只有约 12 美分最终满足了该地区的消费或投资需求,但如今超过30 美分满足来自新兴东亚的最终需求。
图 1. 运往亚洲
资料来源:经合组织国家间投入产出 (ICIO) 表,工作人员估计。 注:东亚:新兴市场(不包括中国)指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和越南。
这些不断变化的贸易模式反映了全球消费市场的地理和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兴东亚的中产阶级从 2016 年的 8.342 亿人迅速增加到 2022 年的约 11 亿人。如今,超过一半的人口——准确地说是 54.5%——已经加入了全球消费阶层的行列,日常消费支出每天 12 美元或更多。 根据这一定义,到2022年,东亚将占全球消费阶层人口的29.0%,到2030年,预计全球中产阶级的三分之一将来自东亚。 与此同时,美国和欧盟在全球消费阶层中的份额预计将从 19.2% 下降至 15.8%。 如果我们看看消费级支出,根据布鲁金斯学会的 Homi Kharas 等人的预测,新兴东亚有望在本十年的某个时候成为最大的消费市场所在地,如下图所示。
图 2. 重塑全球消费市场的地理格局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工作人员根据各种家庭调查使用 World Data Pro! 进行的估算。 注:中产阶级被定义为每天花费超过 12 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调整)。 纳入计算的东亚新兴国家包括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越南和中国。
区域内经济一体化可以缓冲全球不确定性
众所周知,亚洲新兴经济体是世界工厂。 它们与迅速扩大的消费市场一样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这些市场已经开始塑造下一波区域内和全球贸易流动。 该地区的政策制定者应注意这一趋势。 在国内,支持就业和家庭收入的政策可能有助于加强私人消费在一些国家(主要是中国)的稳态中以及所有国家在冲击期间的作用。 在外部,降低区域贸易壁垒的政策可以促进更深层次的区域一体化。 虽然大多数商品的平均关税已经下降并且很低,但各种非关税壁垒仍然很重要,包括数字服务在内的跨境服务贸易仍然特别麻烦。 东盟、全面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CPTPP) 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 等多边贸易协定为解决这些遗留的制约因素提供了机会。 加强区域内贸易和经济一体化不仅有助于实现供应链多元化,还有助于实现需求来源多元化,从而缓冲全球贸易和增长的不确定性。
[ad_2]
Source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