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_1]
2020-21年,亚太地区商品衍生品交易增长了21.5%,而同期美洲、欧洲、西亚和非洲地区分别下降了9.1%和9.8% 。
虽然商品衍生品交易的很大一部分(73.9%)来自中国和美国的交易所,但印度的交易所却在努力通过一系列产品和合理数量的产品来扩大业务,以吸引外国公司和商品商业用户。
那么,国内商品交易所如何克服业绩瓶颈呢? 虽然基准测试是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于 2023 年初提出的 24 条原则的关键前提之一,但它如何改善其运营以及哪些维度对于对交易所的绩效进行基准测试至关重要。
-
另请阅读: SEBI 允许直接访问商品衍生品中的 FPI
标杆管理
基准测试是一种通过将流程或组织与其他内部流程或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来衡量业务指标和组织成功的方法。 它有助于了解行业规范并分析组织的情况。
商品交易所可以使用与产品、会员标准、风险管理、技术和商业环境相关的基准来实现绩效目标,对业务指标进行制衡,并提高市场流动性和全球参与度。
基准测试有六种类型,其中四种可能对商品交易所至关重要,即竞争基准、绩效基准、战略基准和实践基准。
竞争基准测试侧重于将流程和指标与直接竞争对手的流程和指标进行比较,而绩效基准测试则与业务绩效相关。 通过跟踪业务内的指标和关键绩效指标,商品交易所可以将过去的结果与当前的产品开发和交易所管理标准进行比较。
战略基准测试有助于分析其他交易所如何取得成功。
实践与流程映射相关的基准测试,识别并解决商品交易所业务指标和相关功能(产品和业务开发、技术和风险管理)中的绩效差距。
基准测试的维度
我们认为中国和美国的商品衍生品市场是领先的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 基准测试遵循中美交易所采用的包括产品、参与和风险管理的桶式方法。
首先是考虑产品对竞争和战略基准的贡献。 在中国,商品期货是成交量领先的短期合约,领先的 15 种期货合约中有 9 种在中国交易所交易。 与国际顶级交易所相比,中国的期货合约手数较小。
较小的手数适用于农产品、基本金属和贵金属合约。 然而,对于许多合约来说,为了利用规模经济和抑制投机,交割手数更为重要。
商品期权交易仅限于相对成熟的投资者,例如C5类投资者。 期权不是工业企业对冲商品价格风险的首选。
多种基准产品在芝加哥商业交易所 (CME) 集团和洲际交易所交易。 与原油合约(即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一样,芝加哥小麦约占全球期货市场份额的 65%。
基准合约有助于确定参考价格并对冲供应链上行业结构中的价格风险。
中国衍生品市场
第二个维度是参与,它通过基准实践和绩效指标加强交流并采取纠正行动。
例如,中国的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交易由国内零售交易商主导,交易量占比超过85%。
中国国有企业只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对冲风险。 由于配额限制,私营企业发现进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进行对冲具有挑战性。
在美国,金融和商业参与者以及自主零售交易者参与商品交易所,机构参与来自银行、对冲基金、资产管理公司、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自营交易公司。
商业交易者通常在实体供应链上进行经营并持有未平仓合约。
自营交易员向商业参与者提供流动性,这些参与者通常是交易所会员,约占交易所交易量的 84%,例如芝商所 (CME Group)。
第三个维度是评估和实施风险管理以影响绩效和战略基准。 例如,通过限制国有企业的国际套期保值活动来保护中国企业的套期保值,而指数保险与期货合约的结合可以减轻保险公司和农场面临的天气和价格风险。
保险公司通过购买证券公司或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场外产品进行有效再保险。
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维护的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统一保证金和风险监控系统,简化了操作的成本效益。
第四个维度是市场参与者的交易费用、监管费用和税收负担,需要针对新兴和全球市场进行合理化和基准化,以提高参与度。
政策建议
监管机构和商品交易所可以评估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所遵循的基准做法的利弊。
经过严格的评估后,他们可以促进提供基准化和本土化的产品,以弘扬“ 阿特马尼尔巴塔 简化风险管理流程,使市场在价格发现、价格传播和风险管理方面更加可靠和更具竞争力。
[ad_2]
Source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