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_1]
联合国,2 月 20 日 (IPS) – 当联合国开始就一项保护和规范公海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进行谈判时,一位外交官尖锐地评论道:“那里是一片丛林”——描绘了广阔的海洋因非法行为而退化以及过度捕捞、塑料污染、不分青红皂白的海底采矿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虽然拟议条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2002 年,但最初的谈判始于 2018 年,新一轮谈判定于 2 月 20 日至 3 月 3 日举行。
讨论将包括指导谈判的 2011 年一揽子计划的四个要素,即海洋遗传资源(MGRs)、利益分享问题、区域管理工具(ABMTs)、海洋保护区(MPAs)、环境影响评估( EIA)、能力建设和海洋技术转让 (CB&TT)。
绿色和平组织表示,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条约,到 2030 年几乎不可能保护世界 30% 的海洋:2022 年 12 月在蒙特利尔举行的 COP15 上达成的 30×30 目标。
海洋活动家兼北欧绿色和平组织极地顾问 Laura Meller 博士说:“海洋支持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他们的命运将在这些谈判中决定。 科学是明确的。 到 2030 年保护 30% 的海洋是避免灾难所必需的绝对最低限度。 去年看到所有政府都采用 30×30 目标令人鼓舞,但如果不采取行动,再高的目标也毫无意义。”
“在上一轮谈判破裂后不久召开的这次特别会议给了我们希望,”她说。
“如果在 3 月 3 日达成一项强有力的条约,它会让 30×30 保持活力。 各国政府必须重返谈判,准备好寻求妥协并达成有效的条约。 我们已经进入加时赛了。 这些会谈是实现目标的最后机会。 政府绝不能失败,”她宣称。
联合国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生物多样性特设工作组前联合主席 Palitha Kohona 博士告诉 IPS,尽管联合国筹备委员会的目标很明确,但细节让谈判各方感到困惑。
他说,在之前关于共享全球资源的谈判中,正是在“海洋遗传资源的融资和货币惠益分享的关键问题”开发方面做出妥协的困难阻碍了期待已久的具有约束力的法律的达成乐器。
“虽然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的优先事项,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但发展中国家认为(有充分理由)他们也应该能够获得预计从海洋中流出(涌出)的财富。海洋遗传资源的开发”。
过去错失有利可图的新发展的消极经历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思想。 他争辩说,如果双方要取得双赢的结果,就必须做出妥协。
“海床管理局和许多环境条约的先例可以根据拟议条约的需要进行调整。 需要富有想象力和雄心勃勃的思考”。
鉴于海洋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海洋生物资源崩溃对人类造成的难以想象的后果,(小规模渔民,尤其是贫穷国家的小渔民,迫切希望取得积极成果,因为那里的蛋白质摄入量主要来自海洋) ,“让我们希望在下一轮谈判中能够达成务实的妥协”,前斯里兰卡驻联合国大使、现任驻北京特使科霍纳博士说。
50 多个雄心勃勃的联盟国家承诺在 2022 年达成一项条约,但他们没有兑现。 直到谈判的最后几天,来自全球北方的许多自称为海洋卫士的国家都拒绝在海洋遗传资源的融资和货币利益分享等关键问题上妥协。 绿色和平组织说,他们提供的太少,也太晚了。
必须解决的症结在于资金、能力建设和海洋遗传资源惠益的公平分享。 解决这些僵局取决于全球北方向全球南方提出公平可信的提议
当被问及阻碍最终条约达成的主要问题时,绿色和平组织发言人 James Hanson 告诉 IPS,能否达成协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就支持发展中国家实施该条约背后的资金达成公平协议(多少钱,以及谁来提供)支付?)并在分享海洋遗传资源的货币利益方面找到公平的折衷方案。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将是雄心勃勃的联盟国家回到谈判桌前,就这两个问题提出可信和及时的建议。 这些国家承诺交付条约,因此他们有责任妥协以达成条约。
中国也将作为权力掮客发挥关键作用,对许多发展中国家具有重大影响力。 中国在上一轮 ABMT 会谈中表现出的灵活性令人鼓舞,我们希望在下一轮会谈中继续保持这种态度。
中国在MGRs问题上与欧盟的立场仍然存在分歧,双方必须通过妥协来打破僵局。
当被问及他是否希望在本届会议上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时,汉森表示,各方似乎都愿意并希望在最后一轮会谈中达成一项条约。
“上次取得的进展,以及在上一轮会谈失败后这么快召开的这次特别会议,给了我们希望。 为了海洋,我们鼓励各国带着妥协和寻求协议的意愿重返谈判桌,”他宣称。
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海洋实践负责人 Pepe Clarke 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公海是看不见的,心不在焉的。 但海洋是生境的动态拼接,公海在整个海洋系统的健康运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指出,由于三分之二的海洋位于国家水域之外,公海条约是保护全球 30% 的海洋区域的重要先决条件。 “我们有机会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协议,以解决当前国际海洋治理方面的差距。 我们乐观地认为,COP15 生物多样性协议将为各国政府达成这一重要协议提供所需的强心针,”克拉克指出。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水域,即公海,占海洋面积的近三分之二,但地球上这一大片海域中只有大约 1% 受到保护,而且往往缺乏有效的管理。
公海对鲨鱼、金枪鱼、鲸鱼和海龟等许多重要物种起着关键作用,每年支持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活动。
在谈判中领导世界自然基金会团队的全球海洋治理和政策高级专家杰西卡·巴特 (Jessica Battle) 表示,过度捕捞和非法捕鱼、栖息地破坏、塑料和噪音污染以及气候变化影响在公海都很普遍。
“在大量补贴下,工业化渔民寻求开发依法属于每个人的海洋资源并从中获利。 这是公地悲剧。”
她表示,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海条约将有助于打破目前孤立的管理机构之间的孤岛,并减少累积影响并加强跨洋合作——它将创建一个论坛,将所有海洋问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讨论。
“公海、在这些水域迁徙的野生动物,以及海洋的气候调节功能,都需要紧急保护免受当前和新的威胁,例如深海采矿,”Battle 宣称。
IPS 联合国主席团报告
关注@IPSNewsUNBureau
在 Instagram 上关注 IPS 新闻联合国局
© Inter Press Service (2023) — 保留所有权利原始出处:国际新闻社
[ad_2]
Source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