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_1]
《米塞斯报告》由米塞斯研究所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录制,提供了来自领先的非干预主义者、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的广播评论。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将介绍“十大经济神话”的另一部分。 该材料由 Murray N. Rothbard 制备。
每当有人呼吁政府放弃通货膨胀政策时,建制派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就会警告说,结果只能是严重的失业。 因此,我们陷入了用通货膨胀与高失业率对抗的困境,并相信我们必须接受两者兼而有之。
这一学说是凯恩斯主义者的后备立场。 最初,凯恩斯主义者向我们承诺,通过操纵和微调赤字和政府支出,他们能够而且将会给我们带来永久繁荣和充分就业,而不会出现通货膨胀。 然后,当通货膨胀变得长期且越来越严重时,他们改变了态度,对所谓的权衡发出警告,以削弱政府阻止其通货膨胀性创造新货币的任何可能压力。
权衡学说基于所谓的“菲利普斯曲线”,这是英国经济学家 AW 菲利普斯多年前发明的一条曲线。 菲利普斯将工资率增长与失业率联系起来,并声称两者呈反比:工资率增长越高,失业率就越低。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种特殊的学说,因为它违背了逻辑、常识性理论。 理论告诉我们,工资率越高,失业率就越高,反之亦然。 如果每个人明天都去找雇主并坚持将工资提高一倍或三倍,我们中的许多人很快就会失业。 然而,这一奇怪的发现却被凯恩斯主义经济机构视为福音。
到目前为止,我们应该清楚这一统计结果既违反事实,也违反逻辑理论。 20世纪50年代,通货膨胀率每年约为1%至2%,失业率徘徊在3%至4%左右,而如今失业率在8%至11%之间,通货膨胀率在5%至13%之间。 简而言之,在过去的两、三十年里,通货膨胀和失业都急剧而严重地增加。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我们有一条反向菲利普斯曲线。 除了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之外,什么都没有。
但理论家很少屈服于事实,尽管他们不断声称要用事实“检验”他们的理论。 为了挽救这个概念,他们简单地得出结论,菲利普斯曲线仍然是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只是该曲线莫名其妙地“转移”到了一组新的所谓权衡。 当然,在这种心态下,任何人都无法反驳任何理论。
事实上,现在的通货膨胀,即使它通过诱导物价超前于工资率飙升(从而降低实际工资率)来减少短期失业率,从长远来看也只会造成更多的失业。 最终,工资率赶上了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不可避免地带来经济衰退和失业。 经过二十多年的通货膨胀,我们现在都生活在“长期”中。
更多剧集请访问 Mises.org/MisesReport
[ad_2]
Source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