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_1]
专家观点—— 俄罗斯逐渐开始在乌克兰占上风,而西方刚刚开始失去焦点。 对于这场战争将如何结束,法国和德国以及美国和英国都没有一致的想法。 并且没有任何人可以信任的与普京达成的可靠协议。 所以,需要一些新的思考。 黑海和白俄罗斯提供了两种选择。
(编者注:由 Cipher Brief 专家 Tim Willasey-Wilsey 撰写的这篇文章的英国版最初由 The Scotsman 出版)
套用 BBC 记者 Quentin Sommerville 的话; 如果你仍然认为乌克兰正在赢得这场战争,“那你就没有注意”。 最近几周,乌克兰在基辅以北击败俄罗斯人的辉煌胜利已被俄罗斯在顿巴斯逐渐而残酷的进步所取代。 这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传统俄罗斯剧本的回归。 没有其他国家能够容忍如此严重的大规模伤亡,同时忍受并造成极端痛苦。 俄罗斯打算在一场乌克兰无法匹敌的消耗战中使用大炮一个个村庄和一个城镇地占领顿巴斯。
与此同时,西方已经在去年八月在阿富汗展示了缺乏“战略耐心”。 曾经主要新闻频道有高级主持人报道基辅屋顶,乌克兰新闻已经低于对食品和能源价格的相关担忧,更不用说名人审判了。
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是第一个公开暗示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应该通过让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一些领土来寻求和平的建议。 如果马克龙上周与德国总理奥拉夫·舒尔茨和意大利总理马里奥·德拉吉对基辅的“声援”访问没有包括一些进一步的“鼓励”来解决问题,那将是一个惊喜。 第二天,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出人意料地前往基辅,以加强泽连斯基的决心。
虽然看到英国政府挺身而出反对来自巴黎、柏林和罗马的绥靖政策可能令人欣慰,但其最终目标也不清楚。 美国总统乔·拜登似乎也不清楚他的目标。 他甚至谈到了莫斯科的政权更迭。 一厢情愿不是政策。
有人猜测普京患有癌症,或者他可能会被宫廷政变推翻。 与此同时,由于德国武器未能运抵前线,柏林大肆吹嘘的 2 月下旬外交政策转变看起来越来越虚幻。
那么,什么会阻止普京呢?
一个可能的结果是他的军队在伤亡和叛乱的压力下崩溃。 面对迫在眉睫的失败,普京将处于最危险的境地。 这是他可以进入他的核武库并发射战术武器的时刻,以警告乌克兰及其西方支持者不要试图(例如)重新夺回克里米亚。
如果俄罗斯军队占领整个顿巴斯,普京也有可能停止前进。 然后,他可以将他对乌克兰的干预描绘成成功,并为自己争取几年的时间来重建他饱受摧残的部队。 在一场暴露出训练不足、装备不足、战术和战略无能的战役之后,陆军、海军和空军将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
但也有可能普京在占领敖德萨之前不会停下来。 占领赫尔松并在向米科莱夫取得重大进展后,距离敖德萨只有 80 英里,距离摩尔多瓦边境还有 40 英里。 这将剥夺乌克兰的黑海沿岸,并将其变成一个依赖俄罗斯的所有海上出口的内陆国家。 普京已经摧毁了乌克兰的主要工业城市,他会把乌克兰变成代价高昂的西方依赖国。
订阅者+会员可以更高级别地访问 Cipher Brief Expert Perspectives on Global Issues。 现在升级到订阅者+ 状态。
但任何夺取敖德萨的企图都会将战争延长数月甚至数年,并会导致另一座城市的毁灭。 这将使成千上万的俄罗斯人丧生,并为乌克兰人提供对抗长距离通信的绝佳机会,发挥乌克兰灵活的战术优势,而不是俄罗斯的大棒。
无论普京在顿巴斯停留还是试图占领敖德萨,都面临着更大的问题。 当普京明确表示他有未完成的事情时,如何达成任何和平协议? 不仅在乌克兰,还在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和波罗的海国家? 谁能保证任何交易?
2014 年普京入侵克里米亚违反了 1994 年布达佩斯备忘录,美国和英国都未能“保证”。今年 2 月,法国和德国的“诺曼底模式”和明斯克协议没有为乌克兰提供任何安全保障。
一些人认为中国可能是一个可靠的担保人。 尽管中国自入侵以来公开站在俄罗斯一边,但其真实立场更为微妙。 北京对莫斯科在中亚的作用持怀疑态度,曾与乌克兰关系良好。 但邀请习近平领导的中国在欧洲中心发挥重要政治作用是否明智? 尤其是当它自己对台湾的野心与普京对乌克兰的追求产生如此共鸣时?
在这种情况下,马克龙的和平领地概念毫无意义。 因此,普京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 需要一些新的战略思维。
普京在黑海的行为违反了国际法,应该受到严厉的挑战。 一位国防政策专家提出的一个有趣的想法是,由中立的粮食进口国(如埃及和巴基斯坦)组成的海军特遣部队,负责清理矿井并重新开放敖德萨出口。
然后是白俄罗斯。 亚历山大·卢卡申科总统显然担心另一场颜色革命,不愿被拖入普京的战争。 最近有报道称白俄罗斯军队的下层存在分歧。
这将是白俄罗斯人民推翻他们的独裁者的好时机,因为他们在 2020 年几乎做到了。
在 The Cipher Brief 中阅读更多由专家驱动的国家安全见解、观点和分析,因为国家安全是每个人的事。
[ad_2]
Source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