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_1]
作者:Sanhitha Raghuveera,FCA Corp 全球资本与战略助理,德克萨斯州休斯敦
我最近有机会拜访了国际理解商业委员会 (BCIU) 高级副总裁、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商务事务前公使衔参赞帕特里克·桑蒂略 (Patrick Santillo)。 在我们的谈话中,Santillo 先生回顾了印度的预期增长:“我在印度看到了巨大的潜力和机会。 该国正在经历重大的人口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 这个国家具有创新和进取精神。”
我觉得了解印度不断发展的增长故事和该国面临的障碍至关重要。 以下是印度在走向全球舞台时必须处理的一些关键问题。
确立全球领导地位
作为 20 国集团 (G20) 的 2023 年主席国,印度将于 9 月在新德里主办 G20 峰会,届时世界最大经济体的领导人将齐聚一堂。 印度的总统任期正值大流行后经济复苏期间地缘政治动荡和不确定性时期。 对于印度来说,担任 G20 主席国是一个期待已久的时刻,它可以率先制定新政策,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机会,作为连续四个全球南方国家东道主中的第二个,为东西方之间的合作定下基调。 担任 G20 主席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让印度能够制定全球合作议程,同时突显其作为主要大国的新兴地位。 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全球最大民主国家,印度人口预计到2028年将超过中国成为人口最多的国家。在经济增长方面,到2035年印度将成为世界第三个1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
依赖俄罗斯的武器和石油
2021年,印度的军费开支为76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中国,而就在过去十年间,该国的国防开支增长了50%。 作为总理纳伦德拉·莫迪 (Narendra Modi) 更广泛的“印度制造”运动的一部分,支出用于军事现代化和向本地制造业的过渡。 该运动旨在使该国军队现代化并使装备本土化。 尽管该国开始减少国防系统的进口,但印度 70% 的军事装备仍然是俄罗斯制造的,印度到 2026 年可能面临直升机严重短缺,到 2030 年可能面临战斗机严重短缺。
同样,印度依赖俄罗斯的石油。 到 2022 年底,俄罗斯成为印度的主要石油来源,超过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成为供应商。 尽管西方国家对印度在入侵乌克兰后对俄罗斯保持中立感到失望,但印度对俄罗斯石油和武器的依赖并不一定表明印俄关系正在升温; 相反,这是印度如何专注于利用金融机会的一个例子,尤其是考虑到石油的大幅折扣。 印度已表明它将继续平衡与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
与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开放沟通
长期以来,印度一直关注中俄关系,但鉴于中印边境的紧张局势,印度更担心俄罗斯与中国结盟。 印度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威胁的部分方法是与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建立伙伴关系,即所谓的四方安全对话 (Quad)。 四方机制的核心是一种象征性的伙伴关系,它作为高级官员讨论地区安全问题的会议形式运作。 虽然印度不太可能放弃其不结盟政策并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军事联盟与美国正式建立伙伴关系,但它对四方的参与主导了印度对中国的看法。 印度传统上一直热衷于确保四方不会成为一个正式的类似联盟的结构,以维持其不结盟政策。
能源自力更生
在 2021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COP26) 期间,莫迪总理承诺到 2070 年实现净零排放,到 2030 年可再生能源占该国能源结构的 50%。虽然目前的计划侧重于增长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和风能,印度需要解决对当前系统的担忧。 第一步是重新配置印度的电网,以管理和生产来自风能和太阳能的稳定供应流,这两者都是不可预测的。 结构性变化需要将国营电网整合到一个更加协调的系统中,该系统可以利用一个地区的剩余电力来补偿其他地区的停电。 腐败的历史和政客为了选举利益而操纵电力公司给实现急需的改革带来了困难。
克服基础设施限制
如前所述,到本十年末,印度将超过日本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这种增长部分是由该国的制造业推动的。 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 去年,在印度 75日 独立日那天,莫迪总理提出了他的政府计划投资 1.35 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支持制造业并促进经济增长以达到 2030 年的里程碑。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转向消费拉动,印度正在努力提高其制造业竞争力。 在此基础设施计划内及时执行项目是一项关键挑战,同时还要将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然后,项目还应以改善印度的交通基础设施为中心。 该国拥堵的道路、铁路货运延误、港口低效和漫长的周转时间以及高度集中的机场部门正在造成严重的运力限制。
印度的挑战
虽然“印度制造”运动是迈向自给自足的一步,但印度在军事装备和石油方面对俄罗斯的依赖具有直接的地缘政治影响,影响了印度在全球舞台上的作用。 西方国家参与了对俄罗斯的制裁,但印度一直保持中立政策,是联合国安理会中唯一在 2022 年 2 月对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表示遗憾的投票中投弃权票的民主国家。 然后在 3 月,印度在联合国大会期间再次对俄罗斯投弃权票,并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投票决定对乌克兰的侵犯人权行为展开调查时再次投弃权票。 印度对入侵采取的中立态度,进一步凸显了其“战略自主”政策。 但随着国家在人口和变革性经济和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发展,时间只会告诉我们印度如何重新评估其自治权、它将对该地区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
此处表达的观点和意见是作者的观点和意见,不一定反映纳斯达克公司的观点和意见。
[ad_2]
Source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