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_1]
在上下文中: 多年来,硬件制造商一直羡慕地观察着软件公司所享有的关注度和估值倍数。 硬件公司的员工也渴望获得同龄人在软件公司获得的额外津贴,而他们的硬件团队甚至有幸在工作时喝杯咖啡。 软件可能正在吞噬世界,但这是否意味着只有软件公司才能使用桌上足球?
近年来,许多这些“没有”的公司越来越多地讨论将软件收入流附加到硬件上的目标。 这包括宝马的加热座椅即服务等备受诟病的服务,以及 Nvidia 凭借其 Omniverse 平台实现的云野心。
编者按:
客座作者 Jonathan Goldberg 是多功能咨询公司 D2D Advisory 的创始人。 Jonathan 为移动、网络、游戏和软件行业的公司制定了发展战略和联盟。
最近,一篇关于汽车制造商现代软件利润计划的 TechCrunch 文章提醒了我们这一点。 完全归功于现代团队,因为他们有一些从客户那里获得软件收入的好主意。 他们的愿景是销售通过独特的声音和以运动队为主题的展示来定制汽车内饰的方法。
这种方法让人想起游戏制造商如何通过销售角色皮肤和其他装饰物品来通过免费游戏获利。 现代希望实现每位客户每月 15 美元的订阅收入。 去年售出近 400 万辆汽车,这可能带来 7 亿美元的超高利润收入。 虽然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但与公司赚取的 70 亿美元利润相比,它并没有那么引人注目。
硬件公司基本上有三种销售软件的方式:
- 出售非必要但有吸引力的功能的订阅,例如车内显示器或加热座椅的定制皮肤。
- 建立与芯片功能相邻的软件。
- 销售独立软件。
在半导体公司的背景下,所有这些选择都可能被证明具有挑战性。
迄今为止,我们想不出有哪一家半导体公司是从头开始创建软件业务的。 他们都从事广泛的软件工作,但这与销售软件不同。
一些芯片公司已经收购了软件公司,但这些收购并不一定能为其他公司提供光辉的例子。 博通收购了几家软件公司,但它们的运作更像是一家拥有半导体公司投资组合的私募股权基金。
多年来,英特尔还收购了多家软件公司,例如 McAfee 和 Wind River,但他们大多最终以低于支付的价格剥离了这些公司。
其他两种情况同样具有挑战性。 为不常用的功能在芯片中添加额外的电路已经是芯片公司的普遍做法。 笼统地说,这通常称为装箱。 例如,一个 50 核的 CPU 可以在关闭 4 个核的情况下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反之亦然,一个具有 46 个工作核的芯片可以通过固件更新升级到 50 个核。 无论哪种方式,它仍然是一个芯片。 问题在于添加功能需要占用芯片空间,这会带来额外成本,因此整合并不总是那么容易。 无论如何,这并不是真正的软件服务,除非它作为一个服务进行销售。
或者,芯片公司可以提供以某种方式与芯片上的电路相关联的附加服务。 这本质上是 Nvidia 试图通过 Omniverse 实现的目标,Omniverse 是一种云 GPU 服务,已 100% 激活了 Nvidia 的所有功能。 然而,Nvidia 是一个异类,因为他们目前在 AI 培训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这赋予了他们足够的市场力量来实现这一目标。
话虽如此,这种模式并非完全牵强附会。 我们认为这是初创芯片公司应该探索的东西。 正如我们之前所指出的,这种模式的最大障碍是将其出售给客户。 大多数芯片公司缺乏软件销售专业知识。 初创公司可以从第一天起就建立这种能力,这比将销售人员整合到拥有数千名员工的公司要容易得多。 即使是拥有所有市场控制权的英伟达,也依赖微软和谷歌将这项服务真正出售给最终客户。
这给我们带来了真正的问题——市场份额有限。 如果 Nvidia 建立云,那将面临与其最大客户竞争的风险。 芯片旨在运行软件,而其他人将设计、构建和销售该软件。 在这种组合中增加一家芯片供应商会增加整体系统成本,而这种利润叠加最终会侵蚀需求。 任何想要销售软件和芯片的公司都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即其他人也想要该软件业务,而他们可能更擅长提供这些业务。
归根结底,每个人都希望获得经常性收入,但它并不总是可用的。 这些市场的竞争已经异常激烈。 正如上面现代汽车的例子所示,该公司将花费大量资金建立“软件”业务,最终利润增长不到 10%。 对于许多(如果不是大多数)公司来说,销售芯片或硬件已经是一项相当不错的业务。
[ad_2]
Source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