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_1]
我们只是触及了人工智能如何在艺术中应用的表面,音乐家已经在尝试这项技术。 但现在的规则规定,如果他们的人工智能辅助作曲想要获得格莱美奖,他们就需要确保他们的贡献是“有意义的”。
著名奖项资格标准的更新指出,“只有人类创作者才有资格提交考虑”,并且“不包含人类作者的作品不符合任何类别的资格”。
不过,人工智能并不是死亡之吻。 格莱美当局对这一禁令提出了明智而精明的开放式例外,即允许任何“所提交作品的人类作者部分必须有意义且超过最低限度”的作品。 此外,作者身份必须属于歌曲提交的类别,例如,对于“歌曲创作”,人工智能不能编写歌曲。
这是什么意思呢? 假设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来生成您演奏的某些乐器的不断变化的循环。 你可以将其与鼓、录制的乐器分层,并录制你在上面写的人声。 这里没问题! 人工智能基本上只是一种工具或效果,就像任何踏板或滤波器一样。
但是,如果你让 AI 根据提示生成歌词,然后按照 David Crosby 的风格演唱,结果会怎样……然后你可以让 Riffusion 组合一些节拍和乐器。 最后,添加一些从 Brian Eno 的 Reflection 中转换而来的独特生成音调。
现在,无论结果的质量如何(据猜测……不太好),没有人会说你在最终的曲目中没有创意。 但您是作曲家、歌手、作曲家还是乐器演奏家? 这些术语并不像人们普遍理解或相信的那样。 根据格莱美颁奖典礼制定规则的人的说法,这肯定不是。
这种排除纯人工智能的政策是有效的,但允许其用作工具可能是获得此类奖项的最佳方式。 我们已经看到恶意行为者如何向出版商大量提供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希望抢占付费席位,甚至只是名声大噪。 Deepfakes 和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已经开始蔓延到流媒体平台上。 音乐同样容易受到那些滥用人工智能技术而不是创造性地使用它的人的干扰。
必须说,生成音乐不仅仅是有效的——它现在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自己的流派。 其一些最具标志性的作品的创作可以说是过于简单化(即使是由他们自己的创作者创作)。 但如果今天提交伊诺的《机场音乐》,格莱美奖似乎不太可能拒绝它,因为很明显,其中涉及“有意义的”人类作者身份。 但他们不允许随机选择 Generative.fm 或 Kriller 曲目长达三分钟。
正如我所说,该政策明智地是开放式的,允许组织对他们所定义的“缺乏意义或重要性;缺乏意义或重要性;”进行判断。 如此之小以至于值得忽视。” 毫无疑问,随着主要艺术家接受、拒绝或勉强将人工智能驱动的工具纳入他们的创作过程,这个定义将在未来几年发生变化。
[ad_2]
Source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