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_1]
F罗姆病 以及中美关系恶化的低迷,对世界贸易体系的打击一直没有松懈。 最新的威胁源于另一场全球衰退的可能性。 在世界陷入新冠病毒引发的衰退仅两年后,航运业巨头再次警告国际贸易前景黯淡。
但除了经济周期的起伏之外,全球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更深层次的转变。 公司正在重新考虑他们的生产决策,而政府正在推动这一进程。 2018 年,当时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首次对进口的中国商品征收关税时,这种转变可能看起来有些古怪。 此后,乔·拜登(Joe Biden)政府禁止向中国出口先进的半导体技术,并计划提供价值数千亿美元的补贴,用于投资国内制造业。 贸易流动的调整现在感觉是不可避免的,而不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国际贸易新地理的轮廓正变得越来越清晰。
全球商品贸易在 2020 年新冠疫情引发的经济低迷之后出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反弹。 国内生产总值,去年此类贸易的价值升至 2014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但并非所有贸易路线都在蓬勃发展。 当特朗普先生转向保护主义时,人们希望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经济体可能会吸引一些原本会流向中国的业务。 那还没有发生。 相反,贸易模式变化的最大赢家将出现在亚洲。
全球贸易数据出现缓慢,这意味着大型经济体的进口数据是了解最新情况的最佳方式。 根据美国 11 月 3 日发布的数据,该国的进口自 2018 年以来增长了三分之一。不过,增长并不均衡。 美国对中国商品的进口仅比四年前的水平高出 6%,这是自特朗普发动贸易战以来中国市场份额的大幅下降。 美国进口自 欧盟 也以低迷的方式增长,自 2018 年以来仅增长 12%。“朋友支持”可能正在发生,但规模不大。 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口分别增长了 39% 和 34%。
过去四年的伟大冠军都在亚洲。 自 2018 年以来,孟加拉国和泰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长了 80% 以上; 越南的出口增长了 170% 以上(见图表)。 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出口增长超过 60%。 这一切意味着,2018年至2022年间,中国在美国进口中的份额下降了4个百分点,从21%降至17%。 中国过去占亚洲对美国出口的近一半; 现在它只占三分之一多一点。
这也不仅仅是美国的趋势。 中国也在从亚洲进口更多产品。 今年前9个月,中国自美国进口占比较2018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 欧盟 减少了类似的数量。 另一方面,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由十个国家组成,其在中国进口中的份额增长了两个百分点。 欧洲的贸易数据不是最新的,但从中也可以看出亚洲的崛起。 虽然份额 欧盟 去年来自中国的进口增加了,来自南亚和东南亚的进口也增加了。 中国和欧洲从世界其他地区的进口量均未出现可比增长。
培育新的商品或零部件来源需要时间和投资,因此现在数据中可见的贸易模式转变主要反映了公司在今年地缘政治动荡之前做出的选择。 即使在平静的经济条件下,也会发生一些贸易再分配。 例如,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本来可以吸引低价值的制造业——比如纺织品和服装——转移到孟加拉国等地。
然而,特朗普先生的关税似乎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查德·鲍恩最近对行业数据的分析,今年中国在美国进口的非关税商品中的份额从36%上升到39%。 然而,对于征收 7.5% 关税的商品,中国的份额从 24% 下降到 18%。 对于那些受到高达 25% 关税打击的人来说,这涵盖了很多 它 设备方面,中国的进口份额从16%下降到10%。 总体而言,从家具到半导体,美国现在对中国商品的依赖程度要低得多。
这种变化可能不像乍看起来那么激进。 似乎许多用于在印度或越南制造商品的部件本身都是在中国生产的。 尽管需要确定的详细供应链数据在几年内不会公布,但中国的出口数据肯定具有启发性。 2018 年至 2022 年期间,中国对美出口总额中的份额下降了 2 个百分点,这与中国对美出口的增长完全匹配。 东盟 经济体。
迄今为止的故事似乎是亚洲新兴经济体日益成为中国与富裕世界之间贸易的中介。 跨越拉丁美洲和非洲的供应链将重塑世界经济地理的梦想仍然只是梦想。 但是,对于从印度到菲律宾的快速增长的国家来说,这种发展方向是一个纯粹的福音。 随着近期地缘政治发展的影响逐渐累积,亚洲供应链中越来越大的价值份额可能会集中在中国之外而不是中国之内。 ■
[ad_2]
Source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