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_1]
这个故事的一个版本首先由我们的姊妹刊物发表, 亚洲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对中国监管机构近期大幅扩大中港通股票数量的举措不以为然。
该言论是在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于12月联合宣布后发表的 扩大实施八年的内地与港股通可交易股票的范围,将在大约三个月后生效。
“我认为它在纸面上看起来不错,我绝对支持中国和香港之间的证券交易所和监管机构使它更有资格。 但是我觉得区别 [made to daily trading volume] 将非常小,”Chartwell Capital 首席投资官 Ronald Chan 告诉 亚洲投资者。 Chartwell Capital 以其专注于香港股票的策略为资产所有者客户提供服务。
陈中基,
查特威尔资本
近期的扩张将通过降低市值要求,为投资者在北向交易的 A 股和南向交易的港股方面提供更多选择。 因此,在目前 1,500 家符合条件的公司的基础上,还将新增约 1,000 家 A 股中小盘股公司进入北向交易。
陈指出,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由于流动性等问题,南向和北向交易均由前 100 家公司主导。
南向交易量一直稳定地占香港每日交易量的 30%左右,过去没有出现大幅上涨或下跌的情况。 Chan 说,客户只是不会关注中小型股,即使它们包含在扩大后的沪港通中。
尺寸仍然很重要
海通国际私人财富管理首席投资官陈海德指出,北向也可以看到同样的现象。
新规出台前,该计划已覆盖A股80%以上市值。

陈海德,
海通国际
“随着最近的扩张,一些较小的名字可能会吸引一些投资者。 但据我所知,对于海外机构投资者来说,即使他们更关注A股,他们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关注5000多只股票。” 亚洲投资者。
“到头来,他们,或者说大多数基金,仍然只能投资几十个顶级公司,或者沪深 300 的公司。在这之上加上一个长尾是个好消息,但不会有一个对整体市场走势产生重大影响,”他补充道。
陈说,海外投资者对A股的兴趣更多是宏观环境、通胀和利率驱动的全球资本流动以及对中国的整体配置。
另请阅读: 中国股市 2023 年展望:在脆弱的情绪中谨慎行事
他说,撇开宏观环境不谈,北向真正的游戏规则改变者将是海外投资者可以参与在内地的首次公开募股(IPO)等。
新规定还将扩大南向交易,允许内地投资者投资于在香港首次上市且属于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的外国公司。 预计 Prada 和 L’Occitane International 等六家外国公司将符合条件。
对于南向交易,大多数内地投资者更喜欢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而不是他们现在可以接触的数量有限的外国公司。 Chen 说,例如,Prada 在扩张之前就不受投资者欢迎。
2017年,瑞士矿业巨头嘉能可因成交量低迷而退出香港上市。
全包式
大多数在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主要在美国上市,也有一些在香港第二上市,包括阿里巴巴、百度、小米、京东和携程。 根据现行规定,二级上市公司不具备跨境交易资格。
“如果未来它们被纳入沪港通,对市场的推动力将更强,”陈说。
回应 亚洲投资者,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香港交易所)发言人指出,自 2022 年 1 月起生效的新上市规则“加强和简化”了海外发行人的上市制度,允许某些在香港上市的大中华公司成为双重主要上市公司。
“从那时起,我们看到更多具有不同投票权的二级上市股票最近转为或准备转为一级上市,”该发言人说。
例如,阿里巴巴的 计划中的转换正在进行中,而 Bilibili 已于 2022 年 10 月完成转换。此举将帮助他们从沪港通获得更多流动性。
“我们期待继续与我们的交易所合作伙伴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密切合作,进一步扩大和加强我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相互市场准入计划,支持它们对中国大陆和国际投资者的持续吸引力,”该发言人表示,但没有对二次上市发表评论公司纳入沪港通。
国际影响力
正如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 Nicolas Aguzin 在 公告称,港交所认为将主要在香港上市的国际公司纳入沪港通是一个“游戏规则改变者”:“香港将是唯一的国际上市地点,国际公司可以直接接触中国内地庞大的国内投资者群体,”该发言人说。
Bloomberg Intelligence 高级股票策略师 Marvin Chen 赞同这一观点,他认为扩大股票互联互通双向投资的时机恰逢其时,随着中国向世界重新开放,中国股市的情绪正在复苏。
另请阅读: 市场观点:投资者如何利用中国的重新开放

陈马文,
彭博资讯
“对于南向投资者来说,虽然最初可能只有少数国际股票有资格在扩大范围内交易,但如果公司希望吸引内地投资者,它可以帮助提升香港作为上市目的地的地位,”陈告诉 亚洲投资者。
对于北向交易,更广泛和更深入的 A 股选择可以帮助全球投资者更好地与中国许多长期政策驱动的行业保持一致,例如绿色能源、工业化、消费高端化和科技,陈说,并补充说:“许多这些行业在离岸市场中的代表性不足。”
扩容有利于沪港通两岸资金净流入。 但陈说,随着对中国的情绪恢复正常,北向交易将有更明显的提振。
随着中国风险上升,2022 年北向净买入总额为 900 亿元人民币(133 亿美元),为 2016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陈说:“我们认为,随着中国重新开放以及更多 A 股可供交易,北向净流量今年可以恢复到 200 至 4000 亿元人民币的更正常水平。”
这个故事已经更新,以澄清 Bilibili 于 2022 年 10 月将其在香港的二次上市转换为双重主要上市。
¬ Haymarket 媒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d_2]
Source link